駝鈴搖醒了旅意商情
□ 梁鎮(zhèn)川
孝義市賈莊村有一條駝鈴驛道。這條古驛道,與緊鄰的梁家莊村相連,長達三里,青石鋪就的路面,已經磨得斑駁溜光,足有丈余寬的街道兩旁,是鱗次櫛比的深宅大院,三進院落、四進院落、正院偏院,高門樓,大街門,石獅子,各式照壁、磚雕木雕,做工精細,一色青磚青瓦,晚清民國風格,大都是商家住宅、商鋪、飯店、客棧、車馬店、駱駝店、錢莊、當鋪、鏢局的遺址。
這條駝鈴驛道,是晉商以及南方客商走西口,通往晉北殺虎口的必經之路。當年,紅衛(wèi)兵串聯徒步去陜北延安,大都經過這里。陜西榆林地區(qū)的貨物轉運站就建在孝義??梢姡诘缆方煌?、運輸工具不發(fā)達的時期,這條驛道就是通往陜西、內蒙的必經之路。
號稱“沙漠之舟”耐渴耐饑的駱駝隊長途馱運貨物,是當時普遍而適用的運輸行業(yè)。據說孝義人稱“沒底子財主”杜家的駱駝隊就有百余峰之多。為了在沙漠惡劣環(huán)境中保持駝隊的聯系和安全,駱駝脖子上都得帶鈴鐺,走起來隨著駱駝脖子的揉動,駝鈴“叮咚”作響,鳴奏著大漠風沙中特有的交響曲。
于是,這條駝鈴驛道以及道路兩旁的店鋪客棧便應運而生,逐漸形成了繁華昌盛、買賣興隆的大街。2005年賈莊村已故黨支部書記郭志強先生開辟恢復這條駝鈴驛道時,我曾填過一首《滿庭芳·驛道駝鈴》詞,贈送于他:
朵朵絨峰,悠蹄緩緩,丈量大漠遙程。來從久遠,揉脖唱咚叮。古道青磚斑駁,痕跡著、歲月崢嶸。斜陽照,旗幡店棧,風雨銹街燈。
駝鈴。搖醒了、鄉(xiāng)民賈市,旅意商情??大A道啟開,宅院深庭?;閼c笙簫列陣,影偶戲,美食肴羹。三皇圣,禪聲佛佑,龍脈正云騰。
應該說,賈莊村是擁有兩大“國寶”的歷史文化名村:一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——三皇廟;一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——漢民族婚俗。
三皇廟,元代建筑,古樸典雅,規(guī)模宏大,肅穆莊重。三皇者:天皇天昊伏羲氏、地皇炎帝神農氏、人皇黃帝軒轅氏。在遠古時代,盤古后裔中,三皇是最早的三位神祇,天皇氏是地皇氏之父,人皇氏之祖父。這些人物,在中國原始社會時期,創(chuàng)造了捕魚打獵;發(fā)明了稼穡農耕:發(fā)明創(chuàng)造了文字雛形、陰陽八卦、醫(yī)療草藥等,是為人類作出過巨大貢獻的部落首領或部落聯盟首領。賈莊村的三皇廟,天、地、人三皇一殿供奉,全國稀有。正如我填的散曲《折桂令·詠三皇廟》三首,這樣詠嘆:
問今人何處尋源?此地三皇,尊祭如天。古剎龍蟠,蒼松翠柏,神法幽玄。創(chuàng)捕獵伏羲結網,感神農黃帝犁田。稼穡開元,祉降人間,點秀河山。
育文明遍綻奇葩,偉哉三皇,功炳如霞。文字雛形,陰陽推演,醫(yī)草研察。似雨露滋根潤果,化春風孕穗揚花。綠染天涯,惠澤千家,錦繡中華。
喜今朝殿宇輝煌,彩繪三皇,神韻軒昂。法力無邊,人人敬仰,爍閃威光??囱U裊祥云正繞,賞瑩瑩靈瑞方彰。教化山鄉(xiāng),慰護安康,佑助民強。
賈莊婚俗,是沿襲中國古代婚嫁六禮?:納采、問名、納吉、納征、請期、迎?親,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民間婚俗禮儀文化,是中華漢民族風俗的組成部分。它產生于宋元時期,發(fā)展定型于明清時期。在長期發(fā)展過程中,賈莊婚俗與孝義的民間吹打樂、民歌舞蹈、文學藝術、手工技藝以及社會信仰、倫理道德觀念等,融為一體,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。男婚女嫁,乃人人大吉,家家必辦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、文化品位的提高,享受民族婚禮,將成為俊男靚女結婚的最佳選擇,賈莊婚俗具有廣闊的市場。200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。我的《滿庭芳· 詠賈莊婚俗》,是這樣描述的:
端靄盈門,華堂錦繡,走馬燈影笙簫??∧徐n女,企盼在今朝。多少情儔蜜侶,紅鬃駿,花轎顛搖。沿街巷,紅紅火火,鑾駕彩旌招。
魂銷。雙叩拜,高堂天地,親友朋曹。看洞房綾帳,月閉鶯姣。喜宴嘉賓滿座,酒拳酣,美味佳肴。傳承久,漢民婚禮,遺產錄名標。
令人感嘆的是,賈莊村打造文化旅游景點,開發(fā)文旅產業(yè),已經有三十年了。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,時任村黨支部書記郭志強先生慧眼識珠,瞄準本村豐厚的歷史文物資源,不辭勞苦,不惜重金,開發(fā)文旅產業(yè)。他聘請山西省社科院的專家學者,多次研發(fā)論證規(guī)劃,從修復三皇廟開始,擴建新村,騰出古驛道兩側的深宅大院,供商家入駐經營;還將村委辦公大樓提供給戲曲愛好者王清玉,開辦大型戲曲藝術博物館;將孝義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——皮影、木偶、碗碗腔,以及汾孝地秧歌,剪紙、面塑、皮雕等,植入景區(qū);從2005年開始,連續(xù)舉辦“三皇文化節(jié)”,至今已舉辦了19屆;同時,設置廟會集市貿易,開辦古玩市場。終將三皇廟、古驛道打造成4A級景區(qū)。完全可以說,郭志強先生認準一條路,堅持三十年,為開發(fā)文旅產業(yè),振興鄉(xiāng)村經濟,嘔心瀝血,耗盡了最后的精力。
如今,繼任黨支部書記郭志剛繼承先兄的遺志,修建大型“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館”,并與周邊的金龍山風景名勝區(qū)、孝河國家濕地公園、勝溪湖森林公園融為一體,同力打造,向5A級旅游景區(qū)奮進。
這正是:
三皇廟宇古禪深,
驛道駝鈴搖響今。
旅意商情三十載,
功勛曠世感人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