啊啊啊亚洲,天天色天天拍,久久亚洲久,在线成人一区,日本中出中文字幕,国模大胆一区二区三区,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调教

呂梁新聞網(wǎng)首頁  > 首頁  > 文藝

年年有余

□ 李峰

2025年01月26日 11:32:10 來源:呂梁新聞網(wǎng) 編輯:成柏

大過年的,最暖心的祝福,莫過于:吉祥如意,年年有余。我國是一個崇尚圖騰崇拜的文明國家。從古至今,流傳著燦爛豐厚的年俗文化。魚,是中國的一個吉祥物。從狩獵文明到工業(yè)文明,魚都是人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。同時,魚也活躍在人們的文化生活中。

民眾把魚當(dāng)成吉祥物,大多是從諧音而來。比如“連年有余”的吉祥圖案,是幾個爆竹,或童子、蓮花和魚的紋圖。魚諧“余”音,寓意生活富裕美好。在我國,吉祥圖案中提到的魚,專指鯉魚、金魚。鯉魚之“鯉”與“利”諧音。俗傳鯉魚擅長跳躍,古時候有“魚化龍”、“鯉魚跳龍門”比喻高升,或祝頌高升、幸運。又,鯉魚產(chǎn)籽多,所以,也被用于祝吉求子,成為生育繁衍的象征。

早些年,每逢春節(jié),家家戶戶都貼年畫,這是中國人的傳統(tǒng)習(xí)俗。俗語說,想年年有余,就讓你生活中天天都有“魚”。因此,“魚”成了年畫中不可缺少的內(nèi)容,同時家家戶戶餐桌上更少不了象征富余的魚。小的時候,一進(jìn)臘月門,大街小巷的便道上,就都有人在售賣年畫,有的擺在地上,還有的把年畫掛在墻壁上。年畫內(nèi)容有革命樣板戲的,有偉大領(lǐng)袖毛主席的,但,最多的,也是賣得最好的是年年有余的那種。畫面就是一個胖乎乎的童子,用胖墩墩的小手手,捧著一條大鯉魚,也有抱著兩條的,叫“雙魚吉慶”。每家每戶,其它題材的年畫,可以不買,但這一款的必須買,就是寓意年年有余。

我們家除了買一張年年有余的年畫,除夕時貼在屋里外,還要貼窗花。那個年代,物質(zhì)和經(jīng)濟(jì)匱乏,不是誰家都能在窗戶上裝上玻璃。好一點的人家,窗戶底部的幾個小格子,有玻璃,上面的空格子,就要糊麻紙。這種白麻紙糊在窗戶上,一開始是白晃晃的,時間久了,就會發(fā)黃、發(fā)黑,看起來臟兮兮的。因此,過年時,爸爸就要在白麻紙上,畫出窗花,再糊上去,紅紅綠綠的,煞是好看。我自幼喜歡畫畫,等我長大一些時,就學(xué)著自己畫窗花。爸爸畫的大多是梅瓶、臘梅等圖案。我呢,最喜歡畫魚。我把一張白麻紙,按窗戶大小量好尺寸,裁下來,鋪在一張廢報紙上,然后,準(zhǔn)備好墨汁、清水和國畫顏料,先用毛筆蘸上墨汁,勾畫出魚身、魚鱗,接下來,就畫魚嘴、魚鰭。勾好大的輪廓后,就把顏色填進(jìn)去,最后,還要在魚的周邊,畫幾個水泡泡,以示魚在水中歡蹦亂跳。我畫的這些窗花,有的是鯉魚躍龍門、有的是雙魚圖,有的干脆就叫魚樂圖,當(dāng)然,也有那種胖娃娃雙手捧魚的。那時,我還沒有印章,畫完后,就用蘸了紅顏色的毛筆,畫個小方框,署上我的名字,也就算是個名章了,像模像樣的。窗花畫好后,貼在窗子上,陽光照射進(jìn)來時,站在屋里的炕塄前抬頭觀望,滿屋喜氣洋洋,一派迎春納福的氣象。

上世紀(jì)七八十年代,別說吃魚,就是豆腐、土豆等,也要憑票供應(yīng)。但,過年總的吃條魚吧。春節(jié)那天,我們就憑票買回一條凍鯉魚,爸爸用熱油炸過后,再澆些汁,就算是紅燒鯉魚了??墒?,一直到正月十五的那些天里,就沒魚可吃了。怎么辦呢?爸爸有辦法,他做的一種“魚”,叫“假魚”。我記得,他下班后,就把一碗大米,淘洗干凈,然后,鋪上一塊籠布,在籠里蒸好。接著,就把它倒在一個盆子里,里面放上蝦米、海帶絲、紅曲,用手?jǐn)噭?。再把它裝到一個盤子里,仔細(xì)地堆捏成一尾鯉魚的形狀,尾巴和頭翹起來一些。形態(tài)弄好后,就把一顆黑豆,安在眼睛的位置,一條鯉魚,馬上就生動起來。那些海帶絲像魚鱗,紅曲像魚身的顏色。最后,把它放在籠里蒸熟時,那蝦米的海鮮味道,就出來了,仿佛就是一條真魚。這條假魚,對于我們家來說,就是正月里的一次開“魚葷”,也算是一種窮開心。而對于一個時代來說,也是一塊很好的時光補丁。

現(xiàn)在,過春節(jié),已經(jīng)很少有人貼年畫了,更沒有人畫窗花了。這些,隨著歷史的推移,都成了寶貴的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。而魚文化,仍在繼續(xù)傳承。歲歲年年慶有余。在我們的節(jié)日, 傳統(tǒng)春節(jié)來臨之際,一想到那些紅紅綠綠的年畫,那些漂亮的窗花,還有爸爸做的假魚,心里總是暖洋洋的。